(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乔丹“入侵”中国
对于很多30岁左右的人来说,是在认识乔丹好几年以后,才知道了NBA。
乔丹带着NBA大举“入侵”中国的过程,也是中国球迷逐渐认识篮球运动的美和活力的过程,以及对中国篮球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变化的过程
-文/唐磊
“今天,这里,就是中国篮球迷的麦加圣地,我们是来朝圣的。”这是近万名守候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外的乔丹迷们的心情。5月20日下午,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是乔丹随“耐克商业推广亚洲之行”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也是乔丹3天中国大陆之行中惟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与球迷见面——他要为全国高中生男篮决赛冠军颁奖。
于嘉就在其中。比其他球迷幸运的是,作为CCTV-5的NBA专业评论员,他曾两次近距离感受这位“心中的神”。
未见NBA先闻乔丹
这次乔丹来到中国,是中国观众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影像中熟悉的偶像,于嘉也有机会为心目中神一样地位的乔丹进行解说。“我写这次活动的流程、计划和串词,打字时,手都在哆嗦”。在乔丹从更衣室走出来的那个节目点,于嘉为如何介绍他出场费尽心思,最终他引用了乔丹在承载他所有荣誉的芝加哥公牛队的主场出场时的体育解说,“From North Carolina, Number 23, the Shooting God, Air Magic, Michael Jordan”(来自北卡罗莱纳,身穿23号球衣,得分之王,神奇飞人,迈克尔·乔丹)——这段话是于嘉高一时第一次听到的,之后他常在练英语时说起,“没想到今天终于用上了,我相信全场的气氛会在这一刻彻底爆发!”的确,乔丹在活动后说,这个当地的现场主持人是他见过最好的。
1982年NCAA(全美大学男子篮球)决赛上,19岁的乔丹在最后时刻投进制胜一球,帮助母校北卡罗莱纳大学以1分优势,战胜现火箭队专职指导姚明的前超级中锋尤因领衔的乔治城大学队,从此一举成名。
而那个时候,国人只能通过央视每周四播出的15分钟一期的《体育之窗》了解国际体育赛事,关于NBA的内容仅仅1分钟左右。
这种状况持续了4年。1986年,中央台开设的《赛场纵横》栏目播出了一部时长50分钟的洛杉矶湖人季后赛集锦。同年,23岁的乔丹被芝加哥公牛队在选秀大会上以第三顺位挑走,并在同年夏天,代表美国国家男篮赢得了洛杉矶奥运会的男子篮球金牌。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是先认识乔丹,然后才了解NBA的。
在1988年NBA全明星扣篮大赛上,乔丹凭借一个从罚球线上起跳的扣篮赢得了扣篮大赛的冠军,并夺得了当年全明星赛的MVP(最有价值球员),CCTV当时则以录像带的方式在国内首次播放了这次NBA的总决赛,正是这几场比赛,第一次让全中国的篮球迷领略到高水平竞技篮球的风采。
NBA的中国18年
1989年,时任NBA的总裁大卫·斯特恩亲自带着节目样带来华推销,虽然备受冷遇,但CCTV随后还是和NBA签署了正式的合作协议——从1990年开始,NBA把一场比赛压缩成一个小时的录像带,再配上音乐,免费寄给CCTV。
新华社资深篮球记者徐济成长期为中央台的NBA赛事转播做解说工作,他介绍说,“NBA答应给中国10年的市场培育期,所以除了约定播放录像带时播放NBA带来的广告外,并不收其他费用。而NBA和中央电视台对节目播放期间的国内广告收益进行三七分成”。
尽管那时国内观众看的都只能是NBA两三个月之前的比赛录像,但毕竟他们开始认识了NBA和职业篮球。正是这一年,乔丹率领的公牛队开始扫荡全联盟,并在次年夺得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NBA冠军。
这一年,播放NBA比赛录像成为当时央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这时,一些纸质媒体逐渐地用不大的篇幅陆续报道关于NBA的比赛情况。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决定允许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的球员参加奥运会,于是美国人打造了以“飞人”乔丹、“魔术师”约翰逊、“大鸟”伯德等顶级选手为班底的“梦之队”,在比赛中所向披靡。绝大多数中国观众就是从这次超级明星的超级表演中,迅速领略到了职业篮球和明星的魅力,知道了最好的比赛、最出色的球员在NBA。
乔丹也逐渐成为了众多中国球迷心中的“王”。
1994年,中央电视台开始通过卫星转播当年的全明星赛和总决赛,这也是国内直播NBA比赛的开端。就在这个赛季开始前,已经收获了3个NBA总冠军的乔丹,第一次宣布退役,独自跑去棒球赛场“休息”了。
也是从这一年起,央视请了徐济成、苏群这些较早接触NBA的记者,和张卫平等老教练、专家来解说比赛。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解说,中国观众不再仅仅是拘泥于欣赏高水平的比赛,大家开始真正了解NBA,开始更加关注联盟中的球星。
这时NBA官方认为对中国观众的培育已经初见规模,遂提出,要与中央电视台对节目收益四六分成。
乔丹、NBA与中国
1995~1996年,乔丹第一次复出的第一个完整赛季,随着NBA比赛在国内比赛转播的相对固定,和很多地区接入的境外电视信号,以及印刷媒体开始对NBA进行铺天盖地的报道,乔丹出神入化的球技和公牛出色的战绩被中国观众广知。
那个时候的球迷,基本上都支持公牛队,“因为有乔丹,82场常规赛能赢72场,最后的总冠军都没什么悬念。”即将毕业的福州大学学生罗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爷爷根本就不看篮球,但他知道乔丹。”
没有人能解释这种“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乔丹”的奇特现象,徐济成认为是乔丹永不屈服的精神,把具体的篮球意义升华为了一种精神,“其他球员打球是在劳动,而乔丹打球给人一种享受和洗礼。”
随着乔丹和NBA比赛在国内越来越火爆,NBA官方和CCTV将节目再次调整成五五成平分。而转播场次不断增加,在1995~1998年,国内观众见证了乔丹的第二次3连冠历程——现在国内乔丹迷的主力军就是在这些年培养起来的。
于嘉回忆说,1998年乔丹最后一次冠军赛的最后一场,他刚好参加高考模拟考试。“考试间,同学不断地通过中文寻呼机让妈妈在比赛暂停期间发送比赛结果,结果我们都特别早就交卷了。当知道公牛再次夺冠时,我们几个人抱在了一起哭。”
刚刚复出就又夺得了3连冠,乔丹失去了奋斗的目标,1998年,他再次选择了退役。
中国的NBA新支点
就在于嘉和球迷逐渐适应了没有乔丹的NBA时,2001年,美国“9·11”之后的一个星期,乔丹突然宣布在华盛顿奇才队复出,全美国把他当作国家英雄般地欢呼,全世界欢迎他们的篮球英雄回来。
这时大家看乔丹和奇才的比赛已经完全是出于一种情结,尽管球队的战绩不佳,但并不影响人们对“飞人”的尊重和喜爱,只要乔丹参加的比赛,现场几乎场场爆满,收视率也高得出奇。
中国观众此时也从NBA找到了精神归宿,随着2003年看乔丹打球长大的姚明以状元身份加入NBA,加上先前进入NBA的王治郅和巴特尔,除中央台外全国创纪录地13家地方电视台、15个频道都开始转播NBA整个赛季的比赛,成为全世界转播NBA最多的国家(美国仅有4家电视台转播)。
由于转播增加,NBA出售给中国的转播费用也大幅攀升,乔丹以及他所携带而来的NBA开始彻底影响着中国球迷的时间、行为、着装方式甚至思想。